双相性抑郁:隐藏在情绪波澜背后的困扰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听到“情绪低落”、“心情不好”等字眼,但当这些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,并伴随着其他明显症状,就可能预示着某种心理疾病的发生。双相性抑郁,也称双相情感障碍,是一种以情绪极度波动为特征的疾病,患者会经历情绪高涨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落的抑郁期。双相性抑郁不同于单纯的抑郁症,它表现出更复杂的情绪状态,并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巨大影响。
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相比,双相性抑郁患者的情绪波动更为剧烈,并且在躁狂期时,患者可能表现出精力充沛、思维活跃、睡眠需求减少、冲动行为增多等症状,甚至出现幻觉和妄想。而当患者进入抑郁期,则会表现出极度悲伤、绝望、对生活失去兴趣、无法集中注意力、睡眠障碍、食欲下降等症状,这些症状往往比单纯抑郁症患者更严重,也更难治疗。
双相性抑郁的症状
双相性抑郁的症状可以分为躁狂期和抑郁期两个阶段,具体如下:
躁狂期
• 情绪高涨、易怒、兴奋
• 思维活跃、注意力分散、言语增多
• 精力充沛、睡眠需求减少
• 冲动行为增多、冒险行为
• 自信心膨胀、自我感觉良好
• 幻觉、妄想等精神症状
抑郁期
• 悲伤、绝望、对生活失去兴趣
• 无法集中注意力、记忆力下降
• 睡眠障碍、食欲下降、体重减轻
• 疲乏无力、运动迟缓
• 自卑、自责、自杀念头
双相性抑郁的诊断
诊断双相性抑郁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评估,主要依据患者的情绪波动史、症状表现、家族史等信息进行判断。为了排除其他疾病,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检查,如血液检测、脑部影像学检查等。
双相性抑郁的治疗
双相性抑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。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情绪稳定剂、抗抑郁剂等药物来控制情绪波动,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,学习应对情绪波动的技巧,改善人际关系,提高生活质量。
双相性抑郁的预后
双相性抑郁是一种慢性疾病,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自我管理,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治疗,并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,积极参加心理咨询,学习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。
双相性抑郁:需要关注与帮助
双相性抑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,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,还会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。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患有双相性抑郁,请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。
请记住,双相性抑郁是可以治疗的,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自我管理,恢复健康的生活。
推荐心理咨询、心理测试关注公众号:迈浪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