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抑郁发作为主的双相型情感障碍:认识、诊断与治疗
双相型情感障碍(Bipolar Disorder,BD)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,其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。在大部分情况下,人们普遍认识到双相障碍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,而对抑郁发作了解相对较少。然而,以抑郁发作为主的双相型情感障碍(Bipolar Disorder with a Predominant Depressive Episode,BD-D)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,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状,而躁狂或轻躁狂症状较少出现或程度较轻,容易被误诊为单极性抑郁症,从而延误治疗时机。
BD-D的典型特征与诊断标准
BD-D与单极性抑郁症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,即使这些发作症状较为轻微或短暂,也足以成为诊断BD-D的关键。患者的抑郁症状通常持续数周甚至数月,表现为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疲乏无力、睡眠障碍、食欲改变、自卑自责等。与单极性抑郁症相比,BD-D患者的抑郁症状通常较为严重,且更容易伴随焦虑、强迫症、物质滥用等其他精神问题。诊断BD-D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,并根据DSM-5诊断标准进行判断,主要包括:
- 至少有一次符合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标准的病史。
- 目前存在重大抑郁发作。
-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性。
BD-D的治疗策略与管理
BD-D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,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并预防复发。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,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。
- 药物治疗: 主要使用情绪稳定剂、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物等。情绪稳定剂如锂盐、拉莫三嗪等可以有效预防躁狂或轻躁狂发作,并改善抑郁症状。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等可以缓解抑郁症状。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、喹硫平等可以缓解躁狂和抑郁症状,并可用于治疗伴随的焦虑和强迫症等问题。
- 心理治疗: 认知行为治疗(CBT)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,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,提高情绪调节能力。人际心理治疗(IPT)则侧重于改善人际关系问题,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。
BD-D的预后与自我管理
BD-D是一种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。患者需要坚持药物治疗,定期进行复诊,并积极参与心理治疗。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管理:
- 规律作息: 保持规律的睡眠和作息习惯,避免过度疲劳。
- 健康饮食: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、酒精和糖分,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。
- 适度运动: 规律的运动可以改善情绪,提高免疫力。
- 寻求支持: 积极参与支持小组或寻求亲友的帮助,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。
需要注意的是,BD-D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配合,定期复诊和坚持治疗非常重要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了类似的症状,请尽快咨询专业的精神科医生,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。迈浪心理是一个专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的公众号,欢迎关注。